世界疫情蔓延对中国未来发展是好是坏?
结论:全球化危机应对高效者胜
纵观历史,就总体而言,无论是经济危机、社会动乱、自然灾害,还是重大瘟疫,都是一场危机,危中有机,机中有危,需要辩证地看待和把握。倘若突发事件产生的重大冲击仅仅局限于一国、两国之内,除非由此激发推动该国组织动员能力、经济与政治效率产生了质的飞跃,否则通常只是给当事国带来净损失而导致其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下降;但如果重大冲击蔓延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波及众多主要经济政治大国,甚至全球化,那么,**这样的冲击将加速推动应对高效有力的国家脱颖而出,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上升。**即使是这场危机、重大冲击的策源地国家,只要其应对相对高效有力,优于侪辈,危机和重大冲击全球化就反而会提升、巩固其国际经济政治地位,或是提升增强其相对于同类其它国家的优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场无比临时的随堂考,好学生依然更有可能拿高分。各国的竞争如此,各企业的竞争亦是如此,各人的更是如此,甚至是自然界也不例外(同种动物寒带大,生存的必需条件,不同种的热带大,食物更充足)。
先拿身边的现象说明吧。这个春节,超十亿人被动的“关门闭户”,拿起手机,十亿设备同时在线,超2亿人同期在线办公,超1亿学生集体在线听课。历史罕见的在线用户量、再创新高的在线用户时长背后,于是密集的互联网应用宕机接连发生在了这个意外的超长假期。
1月25日大年初一,大量玩家们发现《和平精英》无法正常匹配;2月3日,企业年后复工首日,远程办公需求的暴涨,企业微信和钉钉等网络办公和在线会议软件出现宕机,猿辅导临时停课;2月15日,B站直播服务器无响应……
罕见又超预期的高并发需求下,互联网公司间开启了技术军备竞赛:服务器、带宽就是这场“春运”里的战术武器;超前设计的技术架构是这场竞赛的战略装备;组织有素的团队则是重要的后勤保障。不论是在线上教育还是远程办公领域,不少地区政府直接将相关业务订单给到了阿里、 腾讯等相关产品。而资金相对充裕的头部公司,则免费或者低价抢市场。当这场”流量春运“悄无声息的结束,赛道上巨头拉开了与创业公司的差距,头部公司放大了与非第一梯队的差距。
再说回国家,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此次疫情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突击测验,考题难度很大,考下来感觉勉强及格,一回头,其他人考的更烂,反而自己成了第一。但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比烂的话肯定不是我们的初心,一些牺牲是本应该可以避免的,实际上我们差点就挂科了,现在不过是站在及格线附近而已。
记住,我们已经用尽了举国之力,在世界上也几乎处于被排挤的境地,经济社会损失和伤害,远大于一次中等规模的常规战争,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周围发生一场不大的常规战争(如对越南),国内可能根本不会感觉到战争压力(就算是对日本作战也不会有多大压力,相信还会有很多人出谋划策)。因为中国的工业产能和常规力量已经足以横扫,甚至碾压中等国家,唯一需要注意无非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但如今的局势,人人被迫蜗居在家,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横行,人们谈其色变,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各级地方政府的应对漏洞百出甚至各自为政,对于中国而言,这种失控局面比被战术核武攻击后还要更糟糕。
必须意识到我们这种处理的方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的一线医护人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国的经济生活也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从这次灾难中吸取教训,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决策和治理水平,尤其是我们意识到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社会,无论是疾病的风险还是其他灾难的风险,舆论、信任和决策所带来的风险,乃至于恐怖袭击的风险,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应该做出切实可行的预案。如果我们能够从这次灾难中吸取教训,那么对于提升我们国家治理水平会有巨大的帮助。
在可见的未来,国际层面上,新冠疫情的发展将会助推东亚缓和,也会导致西亚加剧失衡。
**先说东亚,**在历史上,通过使双方军队都丧失战斗力,瘟疫曾不止一次缓和军事政治紧张局势;共同危机甚至可能促使对立双方携手应对,至少是暂时携手。当前的新冠疫情同样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这一积极作用,如东亚区域,特别是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如果美国想要采取大的军事行动,必然显著放大韩军和驻韩美军遭受感染的风险。正因为如此,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于24日宣布,美韩双方正协商缩减3月份美韩联合军演规模。
不仅如此,此次疫情爆发之后,中日韩三国之间表现出了强烈的守望相助精神,三国共同的文化背景也在朝野之间得到了多年未有的共同强烈认同。明神宗万历帝寿辰时,出使北京的越南使臣冯克宽答朝鲜使臣李睟光诗有云:“彼此虽殊山海域,渊源同一圣贤书”;最强烈的认同来自文化和血缘认同,从日本援华抗疫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韩国援华抗疫物资上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以及韩国驻汉新任总领事姜承锡逆行赴任,中日韩三国能否借此次抗疫“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突破近代历史恩怨和现实纠葛,推动三方经贸和政治合作,改变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南胜于北”的局面,值得积极稳妥探索,拭目以待。
而在既是“世界油桶”又是“世界火药桶”的西亚区域,新冠疫情的效果更有可能与东亚恰恰相反。在美国与伊朗极度敌对、前不久还爆发了苏莱曼被杀危机的环境下,伊朗爆发疫情,更有可能被伊朗国家及其现政权的对立面视为天赐良机而加紧活动,以求削弱、甚至颠覆对方。对于全球能源市场,对于区域地缘政治格局,这都蕴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对于现实中如社会上普遍担心出口订单流失、产业链外移等问题,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并不存在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进行备份的容灾系统,所以现在的世界经济供应链也随着中国制造的短暂休克而近乎停滞,而能接替中国的新“世界工厂”未来50年中都不会存在(工业化分工体系决定的,现代的工业生产制造业对人口、政策、配套设施等综合条件十分苛刻),而且瘟疫发生过的中国在较长时间内会存在“抗体”(想想为什么会选康熙登上皇位)。这就像是司机踩了紧急刹车,短时间内修理更换了部分零部件,准备继续开车时,其他部分乘客吵着要下车,埋怨着车子不好,而在根本不存在下一辆车的情况下,这种想法无异于放弃前行。
那种出口订单流失、产业链外移的判断其实隐含着如下前提:
——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将旷日持久; ——新冠疫情冲击将局限于中国境内; ——其它国家和地区控制新冠疫情的行动能力与意愿至少与中国一样,甚至更强; ——中国控制新冠疫情的一些严厉的具体措施是过度的,也是不必要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佛系”应对措施足以有效应对。
结合实际调研见闻,审视上述流行论点及其隐含前提假设,不难看出这是不符合现实的。
鉴于湖北之外省市自治区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下降到了个位数,“零新增”省市日益增多,尽管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警惕,但湖北之外全面复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已非遥不可及。即使湖北,也宣布了3月10日复工的目标。
现在,新冠疫情“全球化”波及几乎所有主要经济大国,其它国家和地区控制新冠疫情的行动能力、意愿与中国相比存在显著落差。这一方面是经济基础所致,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中国这样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电商产业,即使采取“封城”、小区全封闭等极端措施,仍能保证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能够用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全国几乎所有人是否出入疫区的行动轨迹;更重要的是体制差异。
在以下两方面,源出体制差异的中西抗疫能力差异体现得格外突出:
首先,中国体制决定了中国在在需要组织全国资源应对重大挑战时决策更加迅速果断。次贷危机走向高峰时,中国迅速出台实施反危机对策,美国的财政救援等决策则仍是按部就班,欧洲议会更是在那种火烧眉毛的紧急关头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讨论制定、推动“人道养鸡法”之类不急之务。随着这次疫情在西方国家蔓延,我们还会更多地目睹类似对比。 其次,在“法治”旗号下,过度严密的法网,过于僵死的法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发达工业化国家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应对系统性风险挑战的能力。此次疫情爆发、全国进入一级响应以来,中国产业界在技术产品、产业组织、劳动市场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迅速调整和创新,不仅有助于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度过难关,而且某些创新有可能在未来成长为中国经济的参天大树。但在西方国家现行的许多法规下,这些创新是不可能付诸实践的。
在经济方面,消费市场只是暂时休克,相应的出口订单却并没有流失,因为海外采购方不易寻找替代货源。一些电子通信技术产品、一些国产大品牌,甚至可能在3月份出现出口井喷,因为新品发布暂停了一两个月,积累了相当大的需求。考虑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新兴出口国如孟加拉国、越南等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与设备,其中孟加拉国等国还人口极度密集,公共卫生系统极度滞后,疫情全球化很有可能重创他们的加工出口制造业,而不是促进。
新冠疫情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影响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美国,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美方在疫情期间可能做些什么,另一方面来自疫情全球化是否会波及今年的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