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1. 神话历史系列:月球(一)月球就是古天宫,真正的人造卫星
  2. 神话历史系列:月球天宫的神话对应(二)
  3. 神话历史系列:月球天宫的神话对应(三)
  4. 神话历史系列:太阳系(一)小世界
  5. 神话历史系列:远古时期的天宫、天界以及天人
  6. 神话历史系列:太阳系(二)被精心设计的特殊太阳系
  7. 神话历史系列:太阳系(三)太阳的“孪生同胞”太阴
  8. 神话历史系列:史前星际战争的痕迹
  9. 神话历史系列:“行星大爆炸和宇宙战争”假说
  10. 神话历史系列:救世降魔神话(一)
  11. 神话历史系列:救世降魔神话(二)
  12. 神话历史系列:救世降魔神话(三)

该系列专栏是一个梦境所引发的远古历史追寻之路,梦境中的许多场景与神话描述相对应,顺着这个思路,我发现自己能看懂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十年了,我想自己还是要写下来,这应该也是我的历史使命之一,我在现世应该有许多伙伴才对,目前还没碰到,希望这些文章能成为让我们团聚的缘。

大家若是觉得我在胡编臆想,就全当看小说吧,我尽量写的不枯燥一些。所以不必要和我较真,这专栏已经写明了,是“神话”系列。

想转载或当小说素材的,请放心大胆的使用,写成告知我即可。我其实作梦都想把这些东西拍成电影动漫之类,把我所见到的场景分享给大家,有时靠文字,真的很难传达那种震撼和悲壮。


我还记得,当年做了那个奇异的梦之后,我就一直在寻找相关资料,以求证我的想法,找来找去,进展有限,推进无力,直到我在图书馆看到这个画面:

当时我就像是触电了一样,整个人瞬间被带入到梦境场景中,没错,虽然有那么一些形变,但基本的样子是保持下来了,我梦境中的画面是这样的:(月球天宫是旋转状态的,非静止画面)

月球天弓展开后,与地球的比例就是如此,上面两图的比例大体没错。

月球天弓展开,处于防守状态,月球的三根电极棒发出一束巨大的“引力牵引光束”直接射入地心,地球以“引力牵引光束”为中心相对旋转,月球护瓣也不停地相对旋转,双方相互提供角动量,方向相反,从地面或外部看来,月球就像是一把保护伞。

这种行星级别的“引力牵引光束”是下面这种“牵引光束”的高级放大版,在地面看很亮,但不刺眼。

这种行星级别的“引力牵引光束”在梦境中,我们称之为“光锚”,用于锚定时空轨道。

现在地球与月球之间依然有“光锚”,月球就是靠这个来控制调节地球的自转轴,使地轴保持在23度左右的倾角上,这创造了一个温和的生存环境,并会引发潮汐现象,影响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健康。

但防守状态和极端情况下,月球的“引力牵引光束”会直接充当地球的自转轴,这个后面会详述。

回到正题。

当时,我拿着那幅图画,查找资料,最后发现它讲述的是印度神话毗湿奴大神的第五化身——侏儒筏摩那,然后我就开始研究《印度神话》。。。。。。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真不是我在异想天开”,当时我欣喜若狂,不断这样念道,梦境与现实对应上了,冥冥之中,命运的齿轮咬合了起来,我开始理解了那些奇奇怪怪的纷繁复杂的各国神话。

我会把我所知道的都反馈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给予我相应的反馈,这就像是破案和拼图一样,要复原出原来的远古历史原貌,只不过我们需要跨越的是时空的障碍。


我们先从毗湿奴的救世神话开始说起吧。

印度教三大神:梵天(Brahma,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维护者)和湿婆(Shiva,毁灭者)。其他信息请查看百科。

毗湿奴是维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最有名的是他化身(阿哇陀那)下凡救世的神话,每当世界陷于危难关头,毗湿奴就会下凡救世。每次下凡,他都会以一种类似“投胎”的方式创造一个化身(Avatar)。(注:这个单词看着是否眼熟,没错的,就是电影《阿凡达》(Avatar),有时间我会讲讲这部电影背后的秘密)

化身的种类没有一定,但一般都称他以九种化身来救世:

1.灵鱼摩蹉,洪水泛滥时拖拽方舟",拯救了人类的始祖摩奴。

2.神龟俱利摩,以龟背支撑曼陀罗山作为搅棒搅拌乳海,使诸神重获不死的甘露。

3.野猪筏罗诃,与妖魔搏斗了一千年,最后杀死妖魔,从洪水深渊中拯救出沉溺的大地女神昔弥。

4.人狮那罗辛哈 ,把蔑视毗湿奴的魔王希兰亚卡西普撕成碎片。

5.侏儒筏摩那,又叫三步神,向魔王巴利要求三步地方,结果三步跨越天、空、地三界。

6.持斧罗摩,为了维护婆罗门至上的地位而惩治傲慢的 刹帝利,先后21次从地球上肃清傲慢的刹帝利,维护婆罗门的统治地位。

7.罗摩,在神猴哈奴曼协助下,战胜了楞伽岛的十首魔王罗波那,夺回了被魔王劫持的妻子悉达公主。

8.奎师那,马图拉地区的牧神和英雄,也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周那王子的御者和军师。小时候是杀灭妖怪的顽童,长大以后成为军师在军阵中运筹获胜,是佛教黑天的原型。

9.乔达摩·悉达多,即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印度教认为其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是迷惑恶鬼(佛教徒)堕入地狱,使其自我毁灭的化身。

10.白马迦尔吉,在世界毁灭前夕,毗湿奴本人将骑着白马持剑而来,重建宇宙秩序。

这里面,我看懂的是前五个化身,他们讲的是同一件事。

第六、第七不太清楚,第八我有所猜测但不确定,我能看懂他的哲学理念,但在这里无关主题,就不写了。

先说说第九化身,这个是我们最熟悉的“释迦摩尼”,以此为起点,来了解这个关键的“神灵”。


第九化身“释迦摩尼”

这虽然是婆罗门教恶心佛教的说法,但实际上他们不得不承认“释迦摩尼”与“毗湿奴”的关系,这与佛教的“三身佛”是一个意思。

何为“三身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化身佛(释迦牟尼佛)

先说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在《神话历史系列:远古时期的天宫、天界以及天人》一文中,我已经说过:

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的原型是印度教保护之神毗湿奴(Viṣṇu),在吠陀时代原来是吠陀太阳神之一…骑在迦楼罗背上的毗卢遮那佛,就是骑金翅鸟的毗湿奴。

毗湿奴、毗卢遮那佛是同一神,从梵语读音来看,他们本就是同一词的不同演化。

星神(恒星太阳神)不过一灵光而已,其本体为恒星,所以叫他们恒星之灵,无形无象,不生不灭,由众生心念灵识所聚(或可反而观之,众生心念亦是由其所化,无我相,无众生相),灵灵不昧,了了常知。若非要想像其身,那便是无量之光。

嗯,真的很难解释这一点,若大家能看懂《大日经》,就能明白我所说的意思。

“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万物,能利养世间一切生物,大日之光为不生不灭。“大日”之意胜于太阳;摩柯为“大”;“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译大光明遍照,亦称遍照如来。
大日如来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法体,众德圆满,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无昼夜之分, 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有情无情,都能受到恩惠, 启动萌生佛心,获不可思议之成就。
大日经疏》记载:“如来日光遍照法界,亦能开发众生善根,乃至世间事业由之成办。”

简单来说,在宇宙里没有“黑暗”的存在,一切都是在发光的,宇宙里从来就不需要电灯。这意味着,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发光,我们的身体在发光、植物在发光、动物在发光、石头在发光、空气都在发光,我们存在于一个光的世界里。这就是“大光明遍照”的真实意义。

“黑暗”这种体验是人体自身制造出来的,也就是在视觉体验上,把自身限制在了一个非常非常窄的磁场强度的光谱带里,也就是只能在环境里看见特定磁引力场强度的光,超出了这个特定磁引力场强度的光,就被人体的视觉感知系统给“屏蔽”了,这种对光的“屏蔽”,就制造出了“黑暗”的体验。

(PS: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影子”,有的只是超出感官之外的特定磁引力场强度的光,这就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法体”

而这种“屏蔽”特定波谱的光,从而制造“黑暗”体验的过程,就叫做“无明”。

从字面意思来看,无明就是暗、昏暗、黑暗。用来形容心性迷失、愚昧无知、缺乏智慧的状态。用来描述颠倒虚妄的知见。但其实,这并不是形容,而是实指。更准确地说,我讲的是“根本无明/根本不觉”。其余的无明不过是建立在“根本无明”之上。

所以,《大日经》一再强调“大日”不等同于世间的“太阳”,这种制造“黑暗”体验的对光“屏蔽”,也就是去除“颠倒妄想”的执着,人就能亲证“无量光”境界,那才是“光明遍照”,而对光“屏蔽”所产生的自我和外物之分也就不存在了。

在《长阿含经》中就描述过,光音天人制造“黑暗”体验的过程,这是真正的历史:

“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

何为“天地大冥”?就是太空啦,这在神话中被称之为“深渊”或“地狱”。

在“深渊大冥”中,只会感觉周围全是黑的,是“深不见底的黑”,用“万丈深渊都不足以形容”。

“无明”是导致灵性失落的根源。

在常人眼中,灵性或心识的流转存在两种运动方向:一种是失落,另一种是找回;前者从“一”变为“多”,而后者则从“多”变为“一"。所谓的“进化”和“退化”就是这个概念。

这就是“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的两个过程。

“下及万有”的意思是灵性的“展开、铺开或者打开”,整个表象世界来自灵性的“展开",因此表象世界的样子,与灵性在世间的“失落”,就可以被称为一种灵性的演化、灵性的铺展。灵性“陷入"表象世界,并“失落"或者“卷入”其间,会产生无尽的二元分立,以及各种各样的你我之分的幻觉和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逐步展开,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纷繁复杂、精彩缤纷的“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充满他者与万物的表象世界。

“上溯空性"的意思是灵性的“收缩、回溯或者回归”,从你我之分的幻觉中觉醒,从这纷繁复杂、精彩缤纷的表象世界中脱离,去体验“天人合一”,去直观那超越一切形式和界限,是无限、无形、不可描述的宇宙实相,这此之中,万物相联,缘起性空,二元的相对对立被消融成绝对的统一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说白了,心识无非是这样两种简单的“运动“:从灵性实相中脱离、回到灵性实相之中。

(PS:而下及万有和上溯空性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世造物和教导众生,这本就是毗湿奴的神职。)

但这两种“运动”本质上是同一旋转运动在阴阳流转中的显化,旋转展开,经过一个轮转,再旋转返还自身,这是一个完整的旋转运动。

动图封面

就如同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人在地球上的阴阳流转视角而产生的,而在太空视角,太阳从未升起,也从未落下,是地球本身在自转,从而导致昼夜交替,任何阴阳流转都是如此,生与死也不例外,都是自身的旋转流变而造成的阴阳幻象。

生命就是灵性(或“绝对自性”)的下及万有和上溯空性的循环往复,但我们中的许多人十有八九终其一生都只能了知命我,也就是一种面对陌生宇宙的孤立(即幻觉的)自我。而这“自我”都不过是宇宙心识光谱之中的一根“弦”,就是下图中的一根“磁引力线”。

个体的“自我”与宇宙的“本我”,是类似“微积分”一样的存在,宇宙的“本我”可理解为一种“实无穷”,个体的“自我”可理解为一种“潜无穷”,这二者“同出而异名”。

实无穷:把无限的整体本身作为一个现成的单位,是已经构造完成了的东西,换言之,即是把无限对象看成为可以自我完成的过程或无穷整体。
潜无穷:把无限看作永远在延伸着的,一种变化着成长着被不断产生出来的东西来解释。它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完成不了,是潜在的,而不是实在。
——《从1=0.99999…开始的无穷问题

所以,个体的“自我”是存在时空概念的,而宇宙的“本我”则并不存在时空概念,因为所有的时空信息都能看到。举个例子,就像是音乐的乐谱,音乐家能在全局看到完整的乐谱,但他还是需要逐个依次去弹奏每一个音节。

再不理解的话,可以将“心识”视为上图星系模型,而它实际上可理解为一种类“留声机”或“光盘”一样的机制。

个体的“自我”意识就好比读取信息的探针,意识有“聚焦-选择-过滤-屏蔽”的作用,将信息按照某种方式遍历(可理解为一种类计算机的遍历算法),依次展开其内涵而逐一详细领会之。由于将内涵开展,乃觉有空间存在。逐一领会,乃觉有时间存在。经过这步作用,乃等于将客体,放大了无量倍。了别结果,乃记以符号,以便分别。这就是人的意识认知过程和时空观念的构建。

灵性“下及万有”的万物演化过程,伴随着意识的“聚焦-选择-过滤-屏蔽”作用,心识的不断分化, 不断执着于无限地“二元分立”的假象。

由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 以至无穷

心识的频率范围也在不断的窄化:

这些不是哲学意义的描述,是现实自然运行的规律,具体的自然物理对应,我会写在《等离子体宇宙论与太极阴阳神炁学》专栏中(现在还没动笔)。

这些等以后讲佛教唯识理论时再详述吧,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我们回到正题。


再说说"报身佛"

宇宙存在超国家组织,你们可以称其为“天庭”,“天庭”是分层级的,我们这个太阳系是最小级别的“村级”分部,“村长”本是居住在太阳中的“太阳神”。

现在我们也只用国家的形式来理解,实际上“天庭”每一个层级之间,都存在生命层次的不同,“太阳神”与太阳系中的各种生灵,生命层次和修为境界不同,对宇宙实相的理解和体悟也不同,而“太阳神”的职责之一就是教导众人、化育万物。

上面讲的那些“灵性失落与回归”只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有真灵能领悟此等自然法则,便会有意识地教化众生,这就好比圣人观天测象,朝廷敬授民时,地方官吏劝课农桑,作为“地方村官”的“太阳神”自然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

这就是"报身佛"(卢舍那),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在报身佛的境界中,佛陀享受着绝对的和谐,他的身体具有无比的光明和智慧。这个层面上的佛陀,与世间的痛苦和困扰无关,他的存在是为了激励和启发有缘众生,帮助他们前进修行之路。“卢舍那”之名,实为法身“毗卢遮那”的简称,此即“法报不二”。

当然,这些说法已经佛教化了,你用道教的说法也可以,并不阻碍,嗯,用网文的说法,“以身合道”,成为大道的化身——道祖鸿钧

之所以要讲这些,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我接下来讲的故事。

其实恒星之灵的本尊并不在此处此地,而分身(理解为“投影”也行)亿万万个“太阳神”,而且每个星神都有各自分身投影,这又是一种全息分形。

大家可以把“法身-报身”的关系理解为**恒星(本体-振动源)和其辐射出的光波(分身投影-每一个媒介质点与振动源保持相同频率)**的关系。(普通人能理解到这一步就可以,更高层次的理解就需要努力修行,进入下一个生命层级才能理解。)

至于诸天星神的分身投影,他们之间是按照“值日”制度来流转管理的,值日之神为主神,主持日常工作,其余为副神,辅助协调。

而且这个“值日”制度是自然约定而成的,而非谁设定的。比如当太阳某时运行到某地,上一位主神便会将“太阳神”的工作交接给此地的主神,之后,要么留下当副神,辅助工作,要么返回“星神殿”中沉睡。

星神是没有生死概念的,而其分身投影则有“沉睡”和“清醒”的相分。

若将分身投影理解为一种光的波动,那“清醒”就是波峰,而“沉睡”就是波谷。也可理解为光波衍射所生成的“光明”区与“黑暗”区。

用佛教之言:
法界体性,真实如如,一法不立,亦无如相,周遍法界,有性无相,又都三世常住,各有自性,存在不变,并非生灭之法。
然心识所行,遍函灵觉,了了常知,寂静而惺,活动而明。寂寓定力,惺寓慧力,惺少寂多,成法性土,惺多寂少,成法性身(气分清浊,性分惺寂,清醒与死寂)。
身土既成,人格乃现,乃成一大法界身,此身光遍照法界,佛教中喻名大日,故为大日如来。
(稍稍简化了《大日经》的说法,不知有多少人能看懂)

星神的沉睡和苏醒是这样的:星神沉睡时,其灵回归本体,其身化为石像,这石像也可视为一种“终端”,给后人提供一种联系方式,后人可以通过祷告,将自身的思念传递给星神,一旦有需要,星神会再次分身投影,降灵此界,灵光一入石像,石像便会“解冻”,星神就苏醒过来了,而在有生死概念的常人眼中,他们复活了。

与星神的联系方式,在上古曾经多次被遗忘,彻底遗忘的种族和文明都灭绝了,无一例外。不要忘记造物主和他的教导,这一教条在各大宗教都有。(注意,这里的“造物主”非是指天地万物由其创造,而是特指“星神”或“三皇”)

只要还保留这种知识传承的文明,就等于有了一个兜底的“保险”,一个可以求救的“110”。不然,三皇时期造人的娲皇,又为何会在五帝“颛顼”时期,出来救世补天,自然是有人求救了,所以娲皇回来了,驾着星光和祥云回来了。那为何之前不求救?因为人类忘了,这不是有意的忘,而是被算计的被导引的忘记了,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人类目前所有的宗教信仰体系,无论东方西方,都是在这种人神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不过有的认其为“祖宗”,而有的则认其为“神灵”。

中国人讲“认祖归宗”,宗者归也,祖者始也,不忘记初始起点,便不会失去归宿终点。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慎终如始。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不要忘记造物主和他的教导”。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看明白古埃及的《亡灵书》了吧,法老的沉睡、木乃伊的制作、法老的苏醒…这些都是人世间的“王”对星神的效仿,毕竟远古的人间之王是从天而降的,君权是神授的。古埃及和古中国确实极为相似,毕竟是同一文明体系的不同分支,至于说“古埃及就是夏朝”,虽未中,但不远矣。

这时再看中国的堪舆风水和葬礼习俗,是不是就明白了一些,为何要烧纸上香,为何要供奉排位,为何要建立祠堂,为何祖先会归天,为何人世间会有“救星”这一概念…

这是一种不同于现代的生死观。

人类的死亡过程(其灵归天,其身入地,不懂的可百度“魂魄”理论),与星神的沉睡类似,只不过生命流转层次要低很多,而且并不能自主还阳,修道之人或许会明了自身大限之期,道行高深者才能自主还阳。

但在月球矩阵稳定之后,轮回被局限于地球范围,复活还魂和寄生夺舍,更被明令限制。只有极少数不该死(阳寿未尽,意外横死等)之人会被允许还阳。违反天规天律的自然都是邪魔外道。

所以,坟墓、木乃伊、尸体防腐,都不过是为未来准备的,他们是在等月球天宫开放生死限制的那一天,以期再次复活罢了。


星神统治时期,在目前的人类历史资料中,我只在中国的《三皇经》和《苏美尔王表》等,找到相关的信息。(这一部分的梦境信息也比较有限,大家有想起什么吗?记忆碎片不在我这的话,就会在其他人那里,但愿我们能尽早汇合。)

在远古留下来的传说中,从盘古开天地,女娲与众神造人以来,目前所知的最早中华文明史是三皇史。

据古文献记载,“皇”是来自宇宙星尘的神灵,他们降世于人间,成为人间的统治者和教导者,传授给人类智慧与文化,呵护人类走出蒙昧,进入文明。

三皇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其次见于《吕氏春秋》。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引用李斯的话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一般来说,将天皇、地皇与泰皇(人皇)合称为三皇,而这三皇具体是谁,又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说法。也有的说三皇分为前三皇、中三皇与后三皇,一共有九皇。

总之,这是一段漫长而神秘的史前文明时期,时间跨度极其的遥远与漫长。三皇时期远不止三位“皇”的诞生,它代表着一段极漫长而神秘的史前文明时期。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等等,都属于三皇时期的皇。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皇王部”引《三五历纪》云:溟悻始牙,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三头,号曰天皇;有神圣人十二头,号地皇;有神圣人九头,号人皇。天皇、地皇、人皇为太古。
《史记**·**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民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火德王,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合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吞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岛,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最让我惊喜的是南宋时期罗泌著《路史》一书,从他的著作宗旨看来,深惜孔子“删书”断自唐尧,忽略远古史的传统。这正是我需要的,此书采用道家等遗书的说法,再上溯高推旧史所称“三皇五帝”以上的往事,文章华丽而亦富于考证,言之成理,书名《路史》,意思是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史”之意。

据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粤有天皇,是曰天灵, 望获强尊(至高无上天尊)。” 在统治天下三十六万年以后,天皇氏白日升仙,飞上三玄空天宫中。

嗯,说的就是星神。

其实,“星神”(恒星之灵)是与天地同一炁,这正是所谓的“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路史·前纪》卷三引《遁甲开山图》云:“灵与元气同生,为九元真母。”《太平御览》卷一也引《遁甲开山图》云:“有巨灵者,遍得元神之道,故与元气一时生混沌。”

巨灵,即为“星神”,而在中国神话中,我们往往以“盘古”称之。

“盘古神话”实为三皇神话的概括,盘古不过是一炁化生天地万物,而三皇不过是“一炁化三清”式的细致描述。

《阴符经·三皇玉诀》中黄帝与广成子的对话:

黄帝曰:“天皇者何也?”广成子曰:“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开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炁圣化万象,主天圣玉虚圣境明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地皇者何也?”广成子曰:“地皇者,天皇一炁下降于地,地炁受之,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人皇者何也?”广成子曰:“人皇者,在天地之间,虚无至理,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于)太空虚中相合(而)化,金、木五星为中宫,合乾坤八卦,保护化神,乃仙境主中元人皇之祖炁也。”

其演化过程:天->地->人,这种看似简简单单地过程,在我的梦境中,却是“大星系团”-> “小星系团”— -> “银河系” -> “太阳系”-> “行星”-> “众生”-> “人”,这种演化过程。

而**“星神”的显化形态也随着世间万象不断演化**,“三皇”不过是概述,方便人类认知罢了,真正的演化可不只区区“三”种阶段。

三皇的神话传说,对大家而言,这不过是古人的臆想;但对我而言,却是真实记载。

《路史》的一些用语是很真实的,比如这个:

“太古二皇,得道之秉,立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墆,而轮转无废;水流不止,而与万物相终始”

与黄帝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真人”、“至人”、“圣人”类似: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阴阳,调於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於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於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於世,被服章,举不欲观於俗,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他们的生命层次与我们不同,寿命自然也不同,更何况当时的天地环境也不同。

人类实际上是在退化,而非进化。

我所讲述的“三皇”时代,还远在黄帝之前。


那份奇特的苏美尔王表,最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王表中那些国王在位的时间,按照王表中的记载,在苏美尔人记录的大洪水前,最早的国王是从天而降,每一位国王在位的时间差不多都在两万年左右,之后的国王寿命也基本在一千年、几百年左右。而且每位国王的名字、在位的时间都有明确记载。

苏美王表中的前八位王统治了241200年,《三皇经》中说,天皇、地皇、人皇各在位28000年,且在世的时间和苏美王表中的前两位国王比较接近。

苏美尔王表的“埃利都衰落了,王权转移到巴德提比拉”这种翻译不对味,写成类似“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包牺氏之王天下”就比较合适了。

在上古文明中,王名表是普遍存在的,如古埃及王名表(巴勒莫石碑、阿拜多斯王表等)、苏美尔王名表,而中国不论是夏商周,还是一些地方诸侯如吴国等,也都有详细的王名表流传,刚才所说的“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就是一种王表。

可以说记录王名是上古社会的传统之一,甚至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这种祖先世系的口头传承也是很常见的,如徐中舒在《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中,就举过云南西盟佤族和四川彝族的例子:“他们常常能够大致不差地背诵自己世系至三四十代”。(PS:这或许就是帝王纪年和年号谥号以及世传家谱的由来,比如康熙十五年之类的,通过王表来确定时间划分)

所谓的“大洪水”导致王表断裂为上下两部分,而且上下时间有变,就是由于那场毁天灭地的宇宙战争(远古兵荒灾劫)导致太阳系差点崩解,整个星系在战后被重整,行星的间距被人为拉开,地球原先的轨道可能都不在现在这个位置,时间周期又怎么可能一样,上部分的“年-years”与下部分的“年-years”压根不是一个系统的时间单位。还有,由于宇宙环境的变化,人类的寿命和体型,先是断崖式下跌,而后一降再降,最终成了现在的情况。


这一章节是铺垫,只有理解了这些,才方便理解下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