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宇宙的统一模式
系列文章:
警告!多图预警!
前言
专栏说明
自然之道专栏:以简易之理构建新时代的科学体系框架。
大道至简,自然法则是一以贯之的,宇宙怎么可能会用那么奇奇怪怪的抽象公式去创造万物,那不过是人类创造的符号语言罢了,并非宇宙的实相。宇宙创造与毁灭的奥秘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现,只不过人们被语言符号所构建的假象幻境而迷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我要做的就是用简易的方式将我所认知的自然天道分享出来,使得人人易知易从,返璞归真,让世界回归其原本的样子。
问题引导
一个立体的动态太极图是什么样的?
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大家都在说,这个太极图是阴阳旋涡或螺旋。
确实,宇宙在任意尺度上,保持着形态一致,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旋涡或螺旋。
大到天体星球,自然现象,四季变更,昼夜更替,流水旋涡,台风,旋风,龙卷风。小到机械运转,各类发动机,螺旋桨,发电机,各种车的轮子,人和动物的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等等。凡是运动着的物体和存在着的生命,到现代科学中最小的量子运动,无不在涡旋规律之中。
这话虽然没错,但这很明显都是些平面视角,或者说,只是单一视角,世界还有如此多的事物无法用这种“平面旋涡”来解释,所以,我并不满足于这种解释。
直到有一天,我突发灵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太空中的旋涡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一个立体的旋涡应该是什么样的?
而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则促使我去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立体的动态太极阴阳旋涡
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流体的旋转会产生离心力,导致“旋转中心部分”相对真空化,旋转面的上下流体会填补其中,并在接触至“旋转中心部分”附近时,会同时有两种旋涡运动方式产生:“分立的阴阳”与“合流的太极”。
分立的阴阳结构
接触至“旋转中心部分”的流体,其部分会被“旋转中心部分”旋转离心甩出,然后再从旋转面外围上下分流,再次回归流入,如此循环,形成对偶的两个环面结构。
这对偶的两个环面结构呈镜像对称,极性刚好相反。
这极性相反的两个对称的部分就是立体旋涡中的“阴阳”,是一种对偶双环面-镜像对立结构。
阴阳旋涡结构的现实对应
这种结构的现实对应有很多:
电荷结构:
太阳系:
“格麦兹的汉堡包”(Gomez’s Hamburger):
沙漏星云:
南蟹状星云
还有更多,这里不一一举例了,具体内容后续详述。
在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Hannes Alfvén)的“等离子体电磁宇宙”理论,所有的天体都是一团等离子体,都会按照下面的模型,由“伯克兰”电流构造而成。
一些生物结构也是如此:
胚胎发展:
花生:
葫芦:
这种环面可以被压缩挤扁成薄薄的一层(注意:环面是多层的,一层套一层)
太阳的内部对流(剖面结构)
地球的大气、洋流、熔岩流也是类似的结构
合流的太极结构
而没有被旋转“旋转中心部分”旋转离心甩出的那一部分,会通过旋转中心部分,从对应的另一个“口”流出,只不过流出之前,不同的流体会围绕着涡旋球体转上n圈(n取自然数,从0到n,0圈就是不转,直接出来,2圈以上不过是1圈的复杂化)。
下面展示一下,单方向流入流出,围绕着涡旋球体,转上1圈 的过程:
这是立体旋涡的整体框架结构——太极,在整个结构的最内部和最外部,将阴阳结构包括起来,形成整体,没有这种太极整体结构,阴阳必然要分化,形成下一层次的立体旋涡。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演化万物
胚胎发育就是这么来的:
阴阳交流:双向流入流出
本质上,立体的太极环面可以认为是阴阳双环面重合叠加到一起了,合则为“太极”,分则为“阴阳”。
立体旋涡的两个上下“旋涡口”便是“阴阳眼”,他们互为出入口,一方流入,便从另一方流出。所以阴眼在阳,阳眼在阴。
注意,“阴阳眼”是同时双向流入流出的,相互锁定。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双向两极喷射的现象:
这种阴阳双向交流自然会出现干涉现象:
这和一般的干涉现象没什么两样:
干涉波纹可看作是一种“驻波”(驻波就是干涉的一种,是发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所以可以用“音流学-Cymatics”来进行模拟实验。
我们把平面干涉现象放到整个立体环面:
地球便是如此,也有一个球形环面干涉结构
这个在一些研究中被称为“地球能量网格”,网格中的那些顶点,都有着一些古代文明的巨石建筑。
太极旋涡的拓扑结构
我们细致考查一下,太极旋涡的运动路径,可以发现,这是一种“莫比乌斯带”,路径上的极性是不断变化的。
是的,太极旋涡本质是一种“克莱因瓶”式的拓扑结构,克莱因瓶的横截面就是莫比斯环,他们的投影就是太极平面图。
克莱因瓶是一种无定向性的面,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没有“边”,其表面不会终结,所以永远装不满水的。(“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万流归虚之象,有时间我写一下《道德经》的注解,供大家参考)
这就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所以“∞”形象就代表着无限,这在各大古文明中都有体现。
这种结构其实也是一种扭结:
所以,开尔文勋爵提出,原子是在以太中打结的漩涡,麦克斯韦等人也是这么以为的。
以这种观念梳理下来,所谓的拓扑物态、量子力学、超弦理论等根本就是在不同的角度看描述这种“立体涡旋”运动(盲人摸象罢了),但很奇怪的是,他们就是不承认这是“涡旋”,因为“涡旋”是一种流体运动,而流体嘛,自然是“以太”了,而他们则先验式的将“以太”排除了。
无限分层的太极旋涡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太极旋涡会有这么一层,只是为了大家方便理解,实际上他有无限分层。
这种分层是流量守恒的,随距离的增加,分层的表面积扩大,相同流量的流体所构造的分层,自然会因为这种表面积扩大(计算球形面积)而密度递减,这就是所谓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重力场、电磁场、辐射(如光、声波)传播等都是如此。换而言之,引力场、电磁辐射场,都是这种旋涡场所导致的。
所以,这种无限分层,是存在显隐之分的。“显分层”意味着该“旋涡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而“隐分层”则是不占据主导地位的潜在势力。而显隐的分界便是此“太极旋涡”的边界,边界内部便是该“旋涡场”的势力范围。
要注意的是,将事物与其周围世界相分离的感观是人类的一种幻觉,以漩涡为喻:每个漩涡都有边界,将它与河流的其他部分区分开来,并形成独特的图案。我们可以指着漩涡说,它在那里,但不在这里,但你不能说漩涡与河流是“分离的”,更准确地描述它的方式是将整条河流“局部化”在一个地方。
现代科学已经部分认知到这一点,量子场论便是这种认知的尝试,但他们还是在“原子论”的孤立静态假立中打转。
分层的极性
相邻分层之间,极性相反:
比如地球大气分层便是如此:
这种分层规律的符合我们目前观察到的大气温度规律:
恒星也有这种干涉条纹式分层结构:
太极旋涡的现实对应
我们能在自然界的任意一个地方看到这种结构:
光量子如此
原子核、原子结构亦如此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
人也是如此:
上图三个点分别对应人身的上中下三个丹田
星系如此
那些数不清的星系亦如此
我们生活在无尽的旋涡宇宙
(PS:补充一下
从银河系开始,到更大的本星系群,再到室女座超星系团,再到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再是双鱼-鲸鱼座超星系团复合体,它们的范围高达数亿光年,整体形状排布非常有意思,其涡旋结构不明显,但其实是尺寸过大,以致于无力认知。
这种丝状结构,像是一条流淌的星河,银河系只在一个丝状的分支上!但更大尺度上星系的分布基本又是均匀的,这也是宇宙各向同性的切实体现,但这并不影响局部形成星系和恒星,这宇宙真是恰到好处!
但即使是这种宇宙大尺度上的丝网状结构,也与脑细胞相似到极点,我们只是宇宙的一个分形,一个缩影而已,也说明了宇宙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意识的,而且都是一体的。
而大脑,不还是一个太极环面结构吗?
而且思维意识功能是脑与心的结合
上脑下心,这是一个“思”字。思字上面不是田,而是囟门的囟,是指小孩出生后头部顶端没有闭合的部分,也就代指脑袋。
思=用心感知 + 用脑识别,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心为神舍、脑为神府、脏为神用”。
)
总结
借用《大秦帝国》的句子:“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此为棋道,更是天道人道。所以,棋以围命名,正合天地万物之法则!”
总结一下这种立体式的太极阴阳旋涡模式:天地一阴阳,万物皆太极,太阳阴阳的无限嵌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始无终、无边无际,阴阳化生,变换无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分形全息的太极阴阳:
补充信息
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太空“流体旋涡”就有这么多门道,这也是我多年的积累。下面我简单说说,这种模型的未来应用。
外在科技应用
我当时在高中时,构思的这种图画:
后来学到“电磁感应”那一节时,发现这不正是“电生磁、磁生电”的电磁场模型嘛,所以我开始有点理解麦克斯韦的想法了。
后来在大学学到了一种“贯穿于整个大自然中的一种拓扑纠结——霍普夫子”(Hopfions环),也是一样的模型。
还有科幻小说影视中的“曲速引擎”或“时空气泡”
飞碟等反重力飞行器
还有时空虫洞、或时空隧道
这种涡旋式干涉条纹,刚才已经说明过了,这种结构基本都这样。所谓的“虫洞”不过是电磁涡流管,连接不同的时空
按照这种观点推论,每个天体行星都是天然的“星际之门”,因为他们都是涡旋结构。
所以,如果我们想横穿星宇,出太阳系,最好的方式不是往外走,穿越太阳边缘的柯伊伯带,还有厚厚的奥特尔星云,而是应该向内走,向着太阳走,从太阳的能量旋涡点(所谓的太阳黑子)进入。
星球的能量旋涡点才是最好的天然“星际之门”,最好的星门当然是两极(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上就是百慕大三角,表现为时空异常。
其他的以后详述。
内在的修持心法
至于说如何修真证道,也是相同的原理,很简单,将原本下流的精元逆转上流即可,肾水与心火相济,阴阳相合就行了。
能懂上面的信息,就基本明了修道的基本功夫了。
若想借助外力,建议找一颗类似“菩提树”古灵巨树:这个原理我就不解释了,自己看吧
或者有本事做个莲台,最好是这种的,一坐一靠,一底一背,形成磁场交叉,呈稳定的旋涡。
原理嘛,跟下面这种的差不多
打坐时,人的能量场是这样的:
收不住心时,可观想自身的能量场,但不要刻意,以静心为目的,若需要加点动态图像,就水流瀑布场景。
再强调一遍,目的是为了清静,使心不乱,而非玩弄自身精神。
平日最好时刻觉照自身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时间长了,自有变化。
在观察世间事物之时,建议将所有的二元对立概念和名相都用“阴阳二进制”来统摄,将宇宙万物看作一对对阴阳的不断变幻,并尝试对这些二元对立的概念进行整合,并落实自身的言行之中。
对个人成长而言,最重要的便是整合,对当下的一切进行全面的综合。当人们用整合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动时,就会有一种通透感和圆满感,越整合便越能感受到“自性圆满,本自具足”。反之,则会感受到匮乏感,这种匮乏来自整合的缺失。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角色焦虑,在今天很多人就把努力工作赚钱当作唯一的义务,工作成为人生的重心,自我被定位为从事某种工作的人,他们最怕的就是失业,最不开心的就是工作不顺利。
实际上生而为人,我们有很多角色,工作人员只是其中的角色之一。我们是父母、也是儿女,也是朋友,也是一个运动的爱好者。还有可能承担着其他方面的工作。
当我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一个角色上,一旦角色任务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我们会感觉世界都黯然无光,末日也不过如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心中看不到更为宽广的世界,过于执着眼前,无法超脱,其内心是失衡的、缺失的。
所谓的内心的缺失,实际上是自身的黑暗面,是我们分割、拒绝、否认和隐藏的那部分。
整合的目的,就是从无穷的阴阳对立、斗争与内耗中解放出来,放下错误的执着,将注意力关注于真正需要重视的地方,打开认知边界,打破原有执念,重新定义问题,完成阴阳调和。
阴阳对立的调和,会使得阴阳两极之间出现更大的空间,这便意味着更大的自由度。黑和白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存在着大量的灰色空间,是联系黑白的中间地带,这就是“执两用中”的中道智慧。在这个更大的空间当中,新的维度就出来了,这就叫升维。
自我成长的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不停的扩展再扩展,扩展认知,扩展空间,扩展可能,这种扩展彰显着生命的伟大和可敬,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局部到整体,从低维走向高维。
整合过后,并非一劳永逸,这个世界不存在一劳永逸,我们永远在矛盾当中,每一种观点、每一种力量,都不可避免的孕育了它的对立面。当两者合一之时,其结合体又会催生出相应的对立面,如此生生不息。所以,对二元对立的超越是人类永恒的命题,除非人类整体涅槃寂灭,否则有限的认知必然会导致“无明”,即有选择的屏蔽、忽略部分认知信息,正是“无明”产生了阴阳幻境,这是灵性心识自身造就的成果。
这个世界本没有阴阳,正如莫比乌斯环一样没有正反面之分,是人划定了对立面,于是就有了阴阳正反。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阴即太阳,太阳即太阴。
至于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无外乎身国同构,“治国如治身”罢了,以后再详述。
题外语
这上面每一部分,基本都能展开详述,形成一个专题。这篇文章就相当于这个专栏的大纲,当然还少了一些心识认知等部分的内容,这在后续文章再加入。